Let’s show up——專訪上劇團藝文工坊(下)
「我覺得老天對我是厚愛的,我曾經離開過,但祂再度讓我回到我深愛的領域。」 談起尚筠老師自己的戲劇路,她說,自己從小時候開始就是個電視兒 童,連隔天就要段考了,她也還是照看不誤,從愛看電視的童年開始,她便確立了自己的夢想就是當個演員。在高中時期,她的學業成績很糟糕。某天,她問了成績很好的同學一句話:「你將來想做甚麼啊?」在那個大學錄取率極低的年代,她同學這麼回答她:「不知道,有大學肯要我就很好了。」聞語,尚筠老師倍感訝異,訝異那個同學怎麼會沒有自己的夢想?「那妳的夢想是甚麼?」那名同學反問她,而尚筠老師說,她想當個演員。那同學看了她一眼,淡淡地說了句「那妳加油」。
「那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好像被鼓勵了。」尚筠老師笑道。後來她決定報考夜大,因為她認為自己的成績絕對上不了大學。她到補習班用功苦讀了一個月,但最後的結果卻令她心灰意冷——她考夜大的成績比她考大學的成績還差,足足差了三十分。後來,她聽從學姊的意見,去報考三專,她考上的科系正是戲劇科。當親戚聽說她考取戲劇科時,紛紛打電話到她家,勸她不要去讀,但她母親卻沒有反對她去讀戲劇,她母親只對她說:「我知道我反對妳也沒有用,但家中沒有關於「戲劇界」這方面的資源可以協助妳。」
「從那個時候我就知道,我沒有資源,如果想要達成夢想,我只能靠自己。」尚筠老師這樣對我們說。「戲劇」對尚筠老師而言是個信仰,然而這份信仰卻曾一度動搖過。當她畢業之後,她滿懷自信,心想應該有許多劇團會拿著合約來找她,無奈事與願違,她整整一個月沒有走出家門,感到挫折的她找了份傳播公司的工作,她是公司裡學歷最高的掃地小姐,之後她回到父親經營的工程事務所,幫父親處理業務……,她橫向累積了許多生命經驗,磕磕碰碰多年,繞了好多個圈子,最後在近不惑之年的時候,重新回到她所熱愛的戲劇裡。她在各高中擔任表演藝術科的老師,並成立上劇團藝文工坊。當初決定成立上劇團藝文工坊的時候,母親是很反對的,她母親覺得老師當得好好的,為甚麼還要做創立劇團這麼辛苦的事?但尚筠老師仍堅持她的夢想,多年後,她母親也漸漸改觀,開始支持女兒的決定,最明顯的例子是,當她在創立劇團後,她接到一份對岸邀請她去當講師的聘書,她向母親提起這件事的時候,她母親並沒有馬上鼓勵她接受,而是問了她一句「那劇團怎麼辦?劇團裡的團員都同意了嗎?」當下她心裡一陣感動,知道母親認同了她的想法。暫時從往事裡抽離,尚筠老師認真地對我們說:「其實,對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,要找到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,其實不是很困難的事,但是,賺到了錢又怎樣?那份工作讓我不快樂,與其讓自己不快樂,那我寧願去做一件會讓我快樂的事情。」
「想念戲劇的孩子,我希望你們仔細想想,你們演戲是為了虛榮,還是真的對這個世界好奇?」 對於想要從事戲劇產業的學子們,尚筠老師也有一些建議,她希望學生們能夠有好奇心,對環境好奇、對人好奇,因為唯有如此,才能去深入探討身為人的內涵。「我常常對我的演員們說,演員是需要使命感,而不是成就感。所謂的使命感並不是演得很像,而是你有沒有把角色的情緒傳達給觀眾。」戲劇是一個很貼近生活的產業。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,在劇場生活中都會遇得到,演員在台上搬演人生百態,很多時候演出者在舞台上的起承轉合,正是台下觀眾生命歷程的寫照。尚筠老師無比真摯地向我們闡述戲劇之所以會存在,是為了要感動人。她為我們設立了一個情況:「假設你是個觀眾,你看舞台上的人在演你,他把你內心深處那種,連你都說不出來的情緒都演得很到位,你會不會覺得很感動?相反的,如果一個演員把你演得四不像,你會不會很想上台掐死他?」
戲劇同樣也是個很煎熬的產業。撇開外在環境的因素,就演員個人內在的心靈層面來說,演戲可以是非常挫敗的,舞台上的角色可能與舞台下的身分彼此衝突。「你可能私底下是個不拘小節的人,可是要你在舞台上演一個風情萬種的角色,你做得到嗎?」尚筠老師問著在場所有人:「一個演員要把自己看得多透澈才能做到這一點?」 又例如,你可能與 A 感情很好, 跟 B 的感情很差,可是劇本上偏偏寫著你和 B 是恩愛夫妻,而 A 是你的殺父仇人,你又該怎麼辦?「這種時候,為了整齣戲著想,你就得完全放下你自己的那份情緒。」尚筠老師笑了笑:「有沒有很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經驗?為了大局,再怎麼不願意也得和自己看不順眼的人合作。」 尚筠老師認為,如果有人對這個人世間充滿好奇,想要更了解人生到底是甚麼的話,演戲是最快的方法,因為劇場裡都是人啊!演員是人、角色是人,就連劇場裡的機器都是為了讓人看起來更美而運作的。「有人就會有互動,有互動就會有衝突對抗,就端看你會不會和人互動了。」她說。
尚筠老師說她自己也是在劇場中體會人生的,在現實生活中,她沒有遇過轟轟烈烈的愛情,也沒碰過斷人心腸的悲歡離合,但她不需要親身經歷便能捉住那種感動,因為她在劇場裡都曾體會過。她如此向我們坦承:「我是在劇場裡,透過一齣又一齣的戲,學會所有在現實生活中與人應對的技巧。」最末,她再三囑咐想要往戲劇界發展的人多加思考,戲劇是否真的是自己心中所愛的。「或許很多劇團都不會跟你們提起這些,但我覺得這些難處都該讓你們知道。」尚筠老師微微露出無奈的笑容:「畢竟,很多時候,就連有熱忱的人都不一定能撐到最後一分鐘。」
「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。」在生活中,經常聽人說這句話,在訪談中才真正體會此話不假,人生有時如戲劇情節那般精彩,而戲劇有時則同人生那般真實, 戲劇和人生是互相疊合的吧?演員透過戲劇剖析自己、透澈己身;觀眾從舞臺上的那人看見自己靈魂的倒影、生命的投射,當一齣令人動容的戲落幕之後,演員和觀眾終能得到一個契機洞悉自己生活的難題,解開本身命裡的疑惑。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訪談中,我們從中得知了許多,他們的堅持、他們的願景,以及他們如何在打擊與挫折中為人們帶來感動。
「尋找生命中最小的大感動。」 這是上劇團一直在喊的口號,但這句話早已不僅僅只是口號而已,他們真的透過長年的努力,實現了當初創團時的理念。他們在台中地區默默耕耘,為民眾帶來許多感動人心的好戲,也為整個社會帶來正面的力量。這是上劇團藝文工坊的本事,更是戲劇本身的魅力。
(首刊於個人高中母校衛道中學的某一期校刊)